转载自火花塞之家; 在保障发动机正常运转的各个零部件中,有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它安装在汽缸的顶部,样子像一支钢笔,在发动机复杂的部件中并不起眼,但是它的功用却不可小觑,是因为有了它,发动机才能顺利完成燃烧做功的行程,汽车才能正常运转。这个小玩意是火花塞。
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行车用的12V,24V的低伏电压通过升压线圈的2万到5万伏的升压,再经由分电器分配到需要点火的汽缸,高压电传递给火花塞点火点燃压缩混合气,混合气燃烧膨胀,完成做功行程。
火花塞自身所受热的散发称为热值。热值包括1~9九个数字,其中1--3为低热值,4--6为中热值,7--9为高热值。原厂的备件火花塞热值有5、6、7三种,能够大散热的称为冷型火花塞,也是高热值火花塞,冷型火花塞(高热值)的绝缘体裙部相对较短,由于散热途径比较短,散热相对较多,所以不易造成中心电极温度的上升。相对散热较小的叫做热型火花塞,也是低热值火花塞。热型火花塞(低热值)的绝缘体裙部较长,当汽缸内温度布置均匀时,裙部越长,受热面积越大,传导热的距离越长,所以散热少,中心电极温度上升较高。适用于低速低压缩比的小功率发动机。这个数值越大,也越“冷”,这个数值越小,火花塞的散热越小,也越“热”,热值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缸内混合气温度和火花塞的设计。
火花塞是属于“冷型”还是“热型”直接决定了它自身的散热能力,也是说,火花塞的原厂热值直接决定了它所能承受的工作环境温度。
我们知道,火花塞在工作时候如果温度过低的话,理论上是低于500--600摄氏度,落在绝缘体上的油滴将不能被完全燃烧,继而产生积炭,时间长了会堵塞火花塞,降低发动机性能,如果温度过高的话,一般是高于800--900摄氏度,电极附近的热浪又会容易将油气混合物点燃,在汽缸内产生错误的燃烧状态,还会引起爆燃,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以及尾气的净化排放。所以,对于火花塞的工作环境温度要求是非常高的,火花塞的散热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确保火花塞的工作温度,必须与原厂热值相匹配。一般情况下上下落差控制在1个之内。
在这里打一个比方,比如波罗的原厂热值为6,属于冷型火花塞,如果我们在改换火花塞时候由于不注意原厂热值而换上一个热值为4的热型火花塞,那么,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样的问题呢?冷型火花塞的散热能力比较强,也是说,它可以承受相对较高的温度,也是说波罗的发动机产生的热比较大。那么,在正常行驶时,这个数值为4的热型火花塞会因为环境温度过高,自身散热少而烧毁。那假如换成一个更高热值的火花塞,数值为9,这样看来似乎应该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数值越高的火花塞,它自身的散热能力也越大,其实缸内本身没有产生这么高的热,再加上它的散热性更强,所以会降低油气混合物的燃烧效率,影响发动机功率。
在更换火花塞的时候,有些车主往往会认为价格越高的火花塞性能越好,寿命越长,而忽略了与原厂热值这个关键因素。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如果忽略了原厂热值,会对发动机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个小家伙其实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