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由过程分析故障高压电容式套管尽缘诊断的实例,针对电气尽缘测试与理化分析成效纷歧致或自相矛盾的情况,提出高压套管尽缘状态的判定方式与建议。要害词电容式套管尽缘未屏诊断0前言在现场尽缘测试中,尽缘电阻、介损、微水及色谱实验等,是评价高压电容式套管尽缘状态的必作项目。在对实验成效进行数值分析时,如电气实验数据与理论实验结论一致,则不难作出判定,但现场测试难以判定的正是两种实验分析结论纷歧致,甚至自相矛盾,轻易致使对套管尽缘状态的误判定,造成没必要要的损失。1诊断与分析实例1996年7月3日某220kV变电站在年度预防性实验中,发现该站#1主变(SFPS29-120000/220,沈变制造,1994年3月投运)高压侧中相油纸电容式套管电气实验成效有些异常,如表1所示。 表1电气实验测试成效一次对末屏末屏对地备注R3(Ω)35897.4QS1型交流西林电桥tgδ()0.319末对地加压3kV尽缘电阻(MΩ)4007R≮1000MΩ2500V摇表规程tgδ≯1.5tgδ不做要求 从表1数值可以看出,末屏对地尽缘已年夜年夜低于预防性实验规程划定值,那时猜度多是套管底部有积水。为进一步判定,又取了油样实验,成效如表2所示。由表2数值,凭据“IEC”推荐使用的三比值法分析。C2H2/C2H4=0,CH4/H2=0.143,C2H4/C2H6=0.145比值编码为(0:0:0),属于套管尽缘正常老化。因该变压器(含套管)在延续满负荷运行两年半之内未作任何例行检测与弥补加油,油纸尽缘势必缓慢老化,使油中杂、游离碳含较着增加,纵然微水含未较着超标(≯30×10-6),但事实较两年前预试成效有成倍增加,讲明该套管尽缘确有一定水平受潮。而且次取样未成功,证实该套管处于负压运行状态,可能在某一密封不良处进水受潮。 表2理化实验数据H2O2COCO2CH4C2H4C2H6C2H2C1H2色谱45.92206.510912.06.60.85.5012.9微水31×10-6(9431/1,7×10-6)酸碱反应3.6(9431/1,5.4),有杂,游离碳耐压45kV(9431/1,49kV)闪点137℃(9431/1,152℃)瓶底有沉淀 从理化实验及电气实验一次对末屏尽缘测试成效分析,该套管尽缘水平确确有所下降,但其水平其实不十分严重,至少尚能维持一个运行周期。再连系油化实验情况,综合分析,微水含其实不太高,可以破除底部有积水的猜度。由此,致使末屏尽缘水平严重下降的重要根源有多是末屏引线尽缘距离不够或碰触法兰形成低阻短路而至。在取样时还发现前后两次取油样约3kg,套管油位下降并消失,因而补加油(同型号油)达40余kg后至油位线,已接近套管总油重的1/3。对套管外观检查并没有任何漏油痕迹。对取油3kg致使油位很快消失这一现象分析后认为,该套管自安装投运以来一直处于“假油位”运行的危险状态。由于这类倾斜安装的套管,油位计下油孔不在低处,观察油位时,会被残余在油位计下油孔上的残油所迷惑。致使未实时补加。由于该变压器当天急于送电,决议在补加及格油后暂投进运行。1996年7月9日,该变压器再次停电处置。在对故障相套管真空热油轮回处置后测试,微水、色谱和一次对末屏电气尽缘测试数据均及格(测试值从略),只有末屏对地尽缘仍在12MΩ范围内摆动。因而,在对该套管端头进行高压抽油时,公然丈小套管并一边轻轻转动,一边摇测末屏对地尽缘,终测得尽缘在2500MΩ以上的好位置,固定小套管,再次真空热油轮回处置后,经测试及格投进运行。2结论与建议2.1当末电屏尽缘实验不及格时,不能立即判定为套管进水受潮。假设盲目更换、检修,势必造成没必要要的损失。2.2微水及格或其值未较着偏高、末电屏对地尽缘电阻、tgδ不及格时多是末屏引线尽缘不良或引线碰触法兰而至。同理,末电屏对地尽缘电阻及格,tgδ不及格,多是末屏引线断裂。2.3末电屏对地尽缘实验不及格,既多是进水受潮,也多是末电屏引线尽缘不良或引线碰触法兰而至,应连系理化实验(微水)成效分析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