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1024商务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新闻资讯 产品大全 企业 求购 品牌
企业 动态 用户在搜:盖板模具 礼堂椅 常熟车床 二手压路机 电动执行器 武汉复合板 光固化树脂 过热蒸汽发生器 义乌饰品 吊篮,懒人椅 洛阳压路机 配电网一体化测控终端 有线电视可变均衡器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新闻 > 陕北延安民俗风情归纳
陕北延安民俗风情归纳
更新时间:2016-09-01 发布:西安之旅国际旅行社延安分公司

洛川蹩鼓

洛川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陕西方言称"蹦跳""蹩",此舞以蹦跳为特征,故称"蹩鼓"。洛川蹩鼓大的特点是在蹦跳中完成各种舞蹈动作。"蹩鼓"流传于延安地区洛川县,以县东北的黄章、永乡、旧县等乡镇较为普遍,表演时,鼓手腹前挎个直径约50厘米的扁圆鼓,边击鼓、边蹦跳。
洛川县每逢春节,村村组织蹩鼓队、家家都出鼓手,组成气势磅礴的社火队伍游村转乡,挨门拜年,以庆贺丰收和欢度佳节。此外,每年正月二十三黄章乡的黄章庵庙会、二月二望头村的高村庙会、三月三永乡乡阿寺村庙会、七月七北谷庙会,也常有蹄鼓参加表演,群众上庙敬神时,蹩鼓做为"鼓乐前导"和独具特色,的社祀仪仗是庙会祭祀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陕北唢呐

高原、空旷无边的高原,划一声鹰的尖利,宁静便在耀眼的、灿灿烂烂的阳光下泛出一丝鲜活的涟漪。

这时候,从那铺着一地金光的地方隐约传来了幽幽的唢呐声,披红挂绿的马队出现了,鲜艳似一粒红枣的新娘子出现了。迎亲的队伍在辽阔的高原上游弋向另一个山峁,喜喜乐乐的唢呐声弥漫在广袤的蓝天下……

在陕北这块古老厚实的土地上,女人们总是在唢呐声中从娘家走向婆家,从姑娘走向媳妇,艰难地创造着自己。直到她们儿孙满堂,寿终正寝,唢呐声又会把她们送向这深沉的土地。

冬日,当你走进这片土地深邃的地方,或许就会在那沟沟坎坎、梁梁峁峁上看到一支送殡的队伍。对于一个在土地上滚打一生,后回归黄土的陕北人来说,这时候兴许是一生中辉煌的释放。大小唢呐、大小锣鼓、笙梆铙钹组成的两班吹鼓手,浩浩荡荡携起一片滚涌如潮般的大悲大恸,漫过天地漫过人心。此时,披着满面污垢羊皮大袄,扎着汗津津、油津津白羊肚手巾的吹鼓手们,面对纷纷扬扬的纸钱,使劲地吹,拼命地吹,直吹得流出了鼻涕,淌出了眼泪,暴涨了血管里那一股股殷红的血液。唢呐里有泣声有颤声有哀声有叹声,锣鼓中有重击有轻击有揣打有打边;鼓点在唢呐声里跳跃,唢呐声在鼓点中交织,汇成一曲满天满地的悲壮,撕肝裂肺的恸哭。情到此处,日月动容。当人们走进坟地,红色的棺材入了土,代表着一个生命的土堆隆起,唢呐手们才感到累极了,他们会重重地倒在黄土地上木然许久,然后抓把黄土擦唢呐碗子,扔掉已吹破的芦哨。于是,在这广阔的黄土地上,又埋进了一曲曾经嘹亮过的声音。

高原静谧地吮吸着阳光……

唢呐,伴随着陕北人生生死死的陕北唢呐,每一次空悬于头顶的那尖利的声音里总蕴含着一次大喜,抑或一次大悲。红事上,唢呐欢乐着《得胜回营》、《大摆队》;白事上,唢呐啜泣着《西风凉》、《光棍哭妻》。陕北人摆不脱陕北唢呐,就像摆不脱满身黄土一样。

红绸绸被褥毛驴驴驮,陕北腊月喜事多。春节前后,唢呐手们是闲不住的。他们多半会被办儿娶女嫁喜事的人家请去红火热闹,也会随意走进哪家乡亲的院子里拜年祝福。这时,主家就特别高兴,热情地把炕桌摆到院中,拿出烧酒、花生瓜子、红枣核桃,热一锅酸滋滋、香喷喷的米酒招待唢呐手。等吃好喝好,来看热闹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们围成一圈,吹鼓手们为了答谢主家的盛情,首先就来两段充满喜庆恭贺色彩的整牌子合奏《得胜回营》和《正月里来是新春》。顷刻间,整个院子便飞满了热热烈烈的唢呐声锣鼓声鞭炮声笑语声。看吧,唢呐手们腮帮子鼓圆了,锣鼓手们手腕儿晃活了。两杆唢呐一高一低,高的叫“张字儿”,低的叫“拉筒筒”,他们闭着眼睛,点着头,踏着脚,全凭一股神韵。一气痛快淋漓的表演,满院啧赞。趁着兴儿,唢呐手们就又耍出各种路数,卖开各自的看家本领。你拆下碗子吹,我大小唢呐一口吹;你扭着秧歌步给主家吹“压福”,我端着烧酒盅给大伙吹“送喜”;你学几声鸡叫,我来几声牛哞;你把一曲《张生戏莺莺》吹得恩恩爱爱,我把一曲《走西口》吹得缠缠绵绵。姑娘们的心被吹乱了,吹得那一双双毛苏苏的大眼睛愣往后生们的脸上飞,双目相撞,迸出绚丽的火花。听罢老曲换新调,一首《黄土高坡》给每一颗年轻的心,都留下了悠悠思绪,久悬不散……

陕北人爱吹唢呐,也爱听唢呐。陕北人吹唢呐吹得劲足气壮,痛快淋漓;让人听得回肠荡气、心肺跌宕。在陕北唢呐扬起的每一个音符中都放射着陕北汉子那坦荡无私、宽广浑厚的性格。陕北唢呐是雄性的,它那尖利的、百折不回的声音是雄性的,如黄河纤夫钢硬的脊骨扛起的黄河涛声,永远都震撼着这块广阔的黄土地!

黄龙猎鼓

黄龙猎鼓也叫"黄龙斗兽锣鼓"。相传是从黄帝时代流传至今的民间锣鼓舞蹈。黄龙县文化工作者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人们原始的生活方式,经过挖掘、整理、编排,完善了鼓舞艺术,把进化艺术归还自然,创编了现在形式的黄龙猎鼓。
黄龙猎鼓整个表演方阵一般由150至300名男性青年组成,场面气势宏大,壮观威武。表演者面戴"虎、豹、熊、狮"面具,身着象征性兽衣的鼓手代表凶狠的野兽;披肩长发,头戴冠冕,手持花杆敲锣击镲的演员代表黄帝部落的先民。表演过程分为"出巡、曾观、围猎、庆四个部分。向观众生动展现黄帝时代先民们围猎、狩猎的壮观场面,展示出在黄土高原上,人类改造自然,不屈不挠的刚劲风骨。
其显著特点是:粗犷剽悍,深沉豪放,内涵丰富,表演整齐,动作美。
黄龙县山高林密,猛兽成群, 自古以来,山民们就有狩猎习惯。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人类运用刀、斧、棍、棒、锣鼓等器具同自然抗争、 与虎狼搏斗,保护自我,繁衍生息。这种独特的人文地理因子深深地融进黄龙人的血脉中,表现在他们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
黄龙猎鼓就是产生于这块神奇土地上的民间舞蹈奇葩。猎鼓流传于黄龙县白马滩一带,俗名“上庙鼓”,用于祭祀祈雨,是一种原始宗教形式。后经民间文艺学者们的整理,改编为观代民间舞蹈。鼓舞可分为出巡、兽现、围猎、庆典四个场景。所以也叫“斗兽锣鼓”,开场为五面幡旗,表示虎、豹、熊、狮、狼,后面有花枪、铜器纵队。演员长发披肩,头戴冠冕,赤膊上阵,腰系树叶围裙,斜挎虎皮图案的佩带?脚穿草鞋。鼓手面戴五兽面具,表演时,模仿各种猛兽的神态及人类斗兽的动作,维妙维肖,生动传种。黄龙猎鼓大拙大朴,古色古香,虎啸龙吟,狼奔豕突,气势宏大,锣鼓轰鸣,吼声震天,壮观威武,整个鼓阵粗犷豪放,遒劲雄浑,洋溢着原始野性的灼热光芒,表现了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生命共存性,寄寓着人类对自身命运的追溯与寻根。“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神教”,在鼓舞壮烈的氛围中,人们可体味到生命的神圣和辉煌。黄龙猎鼓在1995年陕西西安古文化节上获编导—等奖、演出二等奖。

洛川毛麻绣

洛川毛麻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思新颖,技艺精湛 ,多出自村姑农妇之手。构图上尽将画面充满、平面展开、互不遮挡。造型上大刀阔斧,削繁就简,大胆夸张,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色彩艳丽。作品集精细华丽与粗犷拙朴于一体,富有装饰性和实用性,是我国民族壁饰的一支新秀。1984年王生毅创作的《艾虎》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及秀创作设计二等奖。1994年和1995年,妇联组织两度来洛川考察,参观了后子头乡的毛麻绣工艺品,并收藏了部分作品,中央电视台亦题报道了洛川毛麻绣。1995年,洛川又组织民间艺术家们制作虎头图案绣品30多块和《丹凤朝阳》大型壁挂10块,参加陕西省为妇女大会献礼活动。洛川毛麻绣被中国美术馆收藏61件,陕西省展览馆收藏70件,上海展览馆收藏50件,并多次飘洋过海,赴国外展出,有500 幅被法国法中友协收藏。

乾坤湾尝红枣程家大院体验民俗

8月26日,延川县土岗乡小程村里人山人海、彩旗飘扬,由延川县旅游局、土岗乡人民政府主办,延川县程家大院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乾坤湾里品红枣,程家大院提民俗】——延安红色旅游季延川乾坤湾百家旅行社踩线活动在乾坤湾景区程家大院隆重举行。启动仪式上,西部歌王王向荣将一首《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献给广大父老乡亲。

延安剪纸

延安地区的剪纸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的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延安市和安塞、吴旗、富县、洛川、黄陵、延川等十几个县市都很普及。抗战时期,延安鲁艺的美术工作者学习群众的剪纸,创作了一批反映边区人民生产战斗生活的新窗花,发挥了宣传动员作用,推动了群众性新窗花创作的发展。延安剪纸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窗花、转花、角花、窗云子、窑顶花、炕围花、吊帘、枕花、鞋花和碗柜花云等。各地风格也不同。如北部延安、安塞一带风格粗犷、朴实、线条粗壮有力;南部富县、洛川、黄陵一带风格工细、华丽,线细如发丝,点小如针尖;吴旗县一带风格工巧、洒脱、线条细长而锐利,且多剜空的阳刻剪法。内容上,北部多为动物家畜和飞鸟家禽,南部兼有戏剧人物。在制作上,北部多为单色剪纸(红、黑、绿等),显得朴素大方;南部兼有用各种色纸剪贴的窗花,显得华丽美。

? 延安剪纸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做工精美、特色突出,融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为一体,湛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具代表性的有安塞、子长、延川、富县、延长、洛川和甘泉等县的剪纸艺术。众多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展览比赛中获奖。安塞4人在中央美院教学表演,12人获民间艺术大师称号,多人多次出访众多国家,使传统民间艺术跨出,走向。

安塞农民画

 安塞农民画,故名思义,是农民自己画的画。安塞有民间画家千余人,他们都以农家妇女为主。在劳动之余,用画笔描绘新生活反映新生活,取得了巨大成就。安塞农民画构图奇美,想象力丰富,手法大胆,色彩效果十分明显,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
    安塞农民画参加过法国独立沙龙美展和各地以及在中国各地的展出,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其中《牛头》获得全国评比一等奖。中国美术馆收藏了部分作品。《美术》、《人民画报》、《人民日报》等数十种报刊杂志进行过介绍。安塞农民画家到过法国、美国、日本、德国、奥地利、菲律宾等国进行表演交流。

宜川黄河斗鼓

壶口斗鼓是陕北民间传统鼓舞艺术中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源于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旁,流传于陕西省宜川县黄河沿岸的壶口乡、高柏乡一带。“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这是对壶口瀑布的描写,也正是壶口斗鼓的写照。壶口斗鼓融舞蹈、武术、打击乐为一体,具有高亢昂扬,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威猛刚烈等特点。表现了黄河儿女征服困难的豪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乐观奔放、坚韧不拔的性格。

四千多年前,黄河洪水泛滥。我国古老的经书《尚书》中讲到大禹治水,《诗经》中也有大禹治水。在那场浩劫中,大禹怀抱济世拯物之心,以自己的力和智慧,坚韧不拔地治理黄河,以至三过家门而不入。传说他的妻子涂山氏是宜川县阁楼乡依锦人,故而当地人尊称大禹为姑父,至今依锦村还有为大禹修建的姑父庙,而一直守望大禹的涂山氏则化作大山躺在壶口瀑布的岸边。

《水经注》记载:“禹治水,壶口始”,传说,大禹在治理黄河时,黄河里有一条蛟龙兴风作浪,大禹奋力擒拿它,人们在黄河岸边摆起了鼓阵,成千面锣鼓争抢着涌向瀑布,他们用气势冲天的鼓声来压住黄河的怒吼声,以此来震住黄河的蛟龙,为禹王爷击鼓助威,所以形成了斗鼓。当大禹将蛟龙压在壶口的十里龙槽中之后,人们擂鼓庆祝胜利。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从此以后,斗鼓就成为壶口民间庆祝成功喜悦的一种形式,流传至今。

每到农闲季节,各乡都有自己的庙会,十里八乡的村民们抬出锣鼓,欢聚一场。在未见其形时,数十里外早闻斗鼓之声,如雷贯耳,山鸣谷应。及至近前,则如闻虎啸狮吼,地动天摇。鼓手头扎英雄结,胸挎尺六鼓、手持硬木椎;镲手身披战士袍,脚踏皂布鞋,手执青铜镲。双方列队相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演奏时从擂鼓开始,起伏相间,张弛结合,如同摆开一个接一个的战阵,前后进退,左右开合。分开时象八卦,云集阴阳双合,一忽而狂风卷残云,一忽而猛雨打枯叶;聚合时如神龙,凝聚天地威力,一忽而霹雳摧腐朽,一忽而巨浪击顽石,造成一种刀光剑影的战场意境。那场面让千军辟易、万马萧萧,实在惊人,也着实感人。

击鼓会的高潮就是斗鼓。斗鼓不仅要比力气和耐力,还要比智慧与技巧。一队鼓手奋勇挑战,另一队鼓手立即作出回应,用惊天动地的鼓声应战。比赛中鼓动镲飞,脚下的黄土飞扬,也合着鼓的节奏上下翻飞。尘土漫处,只闻鼓声激,不见击鼓人,空气似乎也燃烧了起来,人影飘摇,惊心动魄。观众围在鼓手的周边,呼嚎呐喊,以至面红耳赤、声嘶力竭。斗鼓中曾经出现过一方镲划破对方鼓的事,可见其激烈。后,斗鼓在一方取胜的欢快气氛里结束。

壶口斗鼓使用的乐器不多,只有鼓、锣、镲三件,却能打出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打击技巧的变化有正击、轻击、边击、邦击;镲有擦击、抛击、闷击、平击;每种击法还可细分,共打法技巧不下几十种。传统配置比例是一鼓对一镲。演奏方法是主鼓指挥,锣主奏,群镲齐鸣,众鼓争威,上百面鼓,成百付镲,共鸣齐奏时,如天地轰鸣,使人感受到当年大禹征服蛟龙的威风。

表演时,表演者结合鼓点节奏场面变化,作出种种舞姿身段。鼓手有“左右开弓”、“马步冲击”、“穿插对打”、“开合斗打”;锣手有“反扣前冲”、“回扣后弓”;镲手有“双人对镲”、“大镲高翻”、“胸前空翻”,还有“单翻”、“双翻”、“斜叉”、“正叉”等,鼓锣镲在这里变成刀枪剑,演奏者则成为将校卒,威武雄壮,“舞”成了“武”。演奏中巧妙自如地运用了“鼓花”、“锣花”、“镲花”,加之棰腕上的彩带装饰,整个场面显得五彩缤纷,给予人以酣畅淋漓之感,“武”又成了“舞”。

延安过大年

 “延安过大年”秧歌节,“延安正月十五秧歌汇演”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定期举办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已连续举办长达十五年之久,在陕北地区颇具影响力。近年来该活动已吸引了海内外包括民俗学家、摄影家在内的诸多家学者广泛重视和参与。秧歌汇演集陕北民间社火、乡土秧歌、鼓类艺术、说唱艺术、民间器乐表演于一体,是延安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其主要形式有: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宜川胸鼓、洛川蹩鼓、黄龙猎鼓、志丹扇鼓、延川大秧歌、子长唢呐、甘泉莲花舞等。自2005年起,“延安正月十五秧歌汇演”将成为“我在延安过大年”,集中展示延安民间文化艺术的旅游节庆活动。

洛川民俗展馆

洛川民俗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南部,南距黄帝陵40公里,北距延安,壶口瀑布各130公里。主体陈列为黄土高原风情展、古代社会生活展和珍贵石刻造像展三个基本陈列,陈列面积900多平方米。

洛川民俗馆主展厅是一组按照清代民居风格复员的四合院式建筑。宅院中既有陕北常见的窑洞,又有关中农村的瓦房。建筑本身也是一组精美的大型展览。

洛川民俗馆陈列的主要内容为经济活动、岁时节日、家族庆典、日常生活、歌舞游艺等民间风俗,模拟复原了婚堂、寿堂、祠堂、皮影戏台、元宵灯会等民俗活动场景。陈列以俗见物,以物为证,展出清代制作的皮影戏《闹灶火》,明清家具、神主影轴、寿幛屏风、民俗衣物、日用器皿以及享誉全国的洛川蹩鼓等民间歌舞活动。展览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织布机可供观众操作,皮影可为观众演出。观众如有兴趣,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参与这些民俗活动,身临其境的体验陕北民众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

“古代社会生活展”采用民俗分类的办法编排组合当地出土的历史文物,展出手法新颖、独特,令观者难以忘怀,由生产与生活、战争与交往、艺术与宗教三个单元组成。陈列的《水陆画》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在国内同类题材中较为少见。

“珍贵石刻造像展”展出洛川出土的北魏至隋代珍贵造像碑与石刻,体大、保存完整、时代特征明显,令家学者惊叹,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

吴起糜粘画

糜粘画创作在吴起由来已久。创作前,先选好不同颜色的糜子,再对木板和糜子进行防蛀处理。然后设计图案,后把不同颜色的糜子一粒粒粘在木板上。由于糜子本身色泽光亮,加上糜粘画融入陕北农民画及布堆画的艺术特色,集众家所长

富县熏画

熏画原为妇女保存剪纸花样的一种方法,后来用于碗架等装饰,是在传统碗架云子的基础上形成的。熏画图案有荣华富贵、喜鹊报喜、雄鸡报晓,还有祥云、莲、松、鸳鸯、鲤鱼、莲花等。

延川布堆画

陕北延川布堆画在民间有几种不同的叫法,永坪镇一带称之为“摞花”,黄河沿岸一带称之为“拨花”,“布堆画”一词是由民间艺人冯山云命名而来的。
布堆画是布和棉花的产物,其雏形源于陕北农村婆姨日常生活中的针线活。陕北有句俗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延川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之中,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农     民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整天跟黄土打交道,他们的衣服往往容易破损,老要打补丁;整天在黄土坡上耍闹的孩子,他们的衣服也常常是补了这儿又破了那儿。婆姨们在破损的地方缝缝补补、层层堆累、补丁摞补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些不规则的图形,一些心灵手巧的婆姨们出于朴素的审美意识,在给小孩和家人打补丁时,便有意识地剪贴成一些图案,细针纳缀,别出心裁,这样既补了破损的漏洞,又不失美观,如小孩的鞋尖破了,爱美手巧的母亲就特制一块虎头形状的布缀在鞋尖上,就成了“虎头鞋”;枕头开了洞,找几片上了色的布头拼剪成花草鸟兽等形状缝缀上,称“堆花枕头”;铺盖烂了,选用不同颜色的布块做个团花、“■”字,就成了“堆花被褥”。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堆画渐渐脱离纯粹的实用性,不仅仅是一种缝缝补补,人们特意将它装饰在门帘、*袋、荷包、围裙、男女间的信物和小孩的鞋帽、肚兜,以及书包上。黄土地上的妇女们用自己美的心灵和精巧的手艺点缀生活,于朴素中见绮丽,艰辛中透出智慧。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既实用又美观的布堆画。

 

>>信息发布者的联系方式及单位概况等请点此进入查看<<
(联系时说是在1024商务网上看到的优惠更多!)
返回列表 | 打印本页
上一篇:激光熔覆用铌粉价格    下一篇:北京医改三年个人负担降20% 次均药费降逾百元
西安之旅国际旅行社延安分公司的其他新闻
·红色延安旅游线路
 
供应商信息
西安之旅国际旅行社延安分公司
普通会员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马家湾惠泽园
联系:魏娜
电话:09113373737
手机:15877677783

我们的产品
·延安市区精华一日游
·延安市区常规一日游
·壶口瀑布南泥湾一日游
·延安市区品一日游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使用手册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删除或修改信息 - 网站地图
本站信息由会员自主添加,如涉及隐私等,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发现侵权违规等问题请发邮件至XXX#qq.com(#用@代替)或在线留言联系删除。
版权所有 1024商务网 浙ICP备12020213号-1 客服QQ: 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