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现状编辑
大型袋鼠面对人类在澳洲的开发有较高的适应力;相较之下,他们的许多小型亲戚则面临了较大的生存威胁,数也较少。到2013年为止并没有大规模的袋鼠养殖,不过野生的袋鼠会被猎并制成食用肉品,而此种产也具有争议性。[9]
袋鼠主要以灌木嫩枝叶、青草和柔软植物为食。在袋鼠的动物园养殖过程中,其口腔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和复发率都较高的特点,给动物园养殖的袋鼠带来较大的危害。2003年6月四川成都野生动物园的袋鼠群中一种以颌部肿胀,牙齿松动、脱落,牙龈糜烂或溃疡为特征的口腔炎综合征,其发病袋鼠不分性别、品种和年龄,病程往往呈慢性经过,发病率达40%~60%,死亡率达60%~。
名字来源编辑
据传说,“ Kangaroo”是袋鼠的英文名,源自于澳洲原住民 Guugu Yimidhirr :“gangurru”,意思是指“不知道”。而这一切其实只是一场误会,约瑟夫·班克斯的次航海旅行时,他抵达努力河 (即现时库克镇港口)岸边。在靠岸修理船舰的七个礼拜其间,他意外地发现到一种古灵精怪的动物,便去询问当地澳洲土著,但是由于语言不通将“不知道”当做“袋鼠”的英文名称,一直使用。但事实上,经语言学家 John B. Haviland研究,当地称呼袋鼠即为“ ganguro”,其意义并非“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