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现代社会电子产品普及用电也相应增大,导致多起安全事故发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考虑到电源负荷电流容较大,为了安全起见及使用和维护方便,数据通信电源系统的多级防,原则上均选用并联型电源避器。 电源避器的保护模式有共模和差模两方式。共模保护指相线-地线(L-PE)、零线-地线(N-PE)间的保护;差模保护指相线-零线(L-N)、相线-相线(L-L)间的保护。对于低压侧第二、三、四级保护,除选择共模的保护方式外,还应尽选择包括差模在内的保护。 残压特性是电源避器的重要特性,残压越低,保护效果越好。但考虑到我国电网电压普遍不稳定、波动范围大的实际情况,在尽选择残压较低的电源避器的同时。还必须考虑避器有足够高的大连续工作电压。如果大连续工作电压偏低,则易造成避器自毁。 电源系统低压侧有一、二、三级不同的保护级别,应根据保护级别的不同,选作合适标称放电电流(额定通流容)和电压保护水平的电源避器,并保避器有足够的耐电冲击能力。原则上,每一级的交流电源之间连接导线超过25m以上,都应做该级相应的保护。 电源低压侧保护用的电源避器,应该选择有失效告指示、并能提供遥测端口功能的电源避器,以方便监控、管理和日后维护。 电源避器必须具有阻燃功能,在失效、或自毁时不能起火。 电源避器必须具有失效分离装置,在失效时,能自动与电源系统断开,而不影响通信电源系统的正常供电。 电源避器的连接端子,必须至少能适应25mm2的导线连接。安避避器时的引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多股铜导线,建议使用25mm2的多股铜导线,并尽可能短(引线长度不宜超过1.0m)。当引线长度超过1.0m时,应加大引线的截面积;引线应紧凑并排或绑扎布放。 电源避器的接地:接地线应使用不小于25~35mm2的多股铜导线,并尽可能近与交流保护地汇流排、或总汇流排、接地网直接可靠连接。 另外根据GB50057-94 关于击概率计算中环境参数的选择,根据YD/T5098-2001条文说明中2.0.4款10/350 和 8/20 us波能换算的公式:Q(10/350us)≌20Q(8/20us),由于10/350us模拟电电流冲击波的能远大于8/20us模拟电电流冲击波的能,因此一般需要使用电压开关型SPD(如放电间隙、放电管)才能承受10/350us模拟电电流冲击波,而由MOV和SAD组成的SPD一般所承受的标称放电电流是8/20us模拟电电流冲击波。电源避器的安装要求: 在安装电源避器时,要求避器的接地端与接地网之间的连接距离尽可能越近越好。如果避器接地线拉得过长,将导致避器上的限制电压(被保护线与地之间的残压)过高,可能使避器难于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因此,避器的正确安装以及接地系统的良好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避器防的效果和。避器安装的本要求如下:1 电源避器的连接引线,必须有足够粗,并尽可能短;2 引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多股铜导线;3 如果引线长度超过1.0m时,应加大引线的截面积;4 引线应紧凑并排或帮扎布放;5 电源避器的接地线应为不小于25~35m2多股铜导线,并尽可能近可靠入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