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成份 | 是l-蒎莰、l-薄荷和l-胡薄荷 | 提取来源 | 为唇形科植物活血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 | 检测方法 | UV | 钛含 | 80% | | 临床应用 | 清利湿热,通淋,消肿 | 包装 | 双层塑料袋外加纸板桶 | | 保存期 | 2年 |
【中文名】草(《纲目拾遗》) 【类 别】全草类 【异名】遍地香(《祝穆试效方》),地钱几(《救荒野谱》),钹儿草(《救生苦海》),连钱草(《问本草》),铜钱草(《慈航活人书》),白耳草、乳香藤、九里香、半池莲、千年冷、遍地(《纲目拾遗》),艾(《本草求取》),马蹄草、透骨消(《植物名实图考》),透骨风,过墙风、巡骨风(《分类草性》),蛮子草(《天宝本草》),胡薄荷(《现代实用中》),穿墙草(《经效实验单方》),团经、风草(《贵州民间方集》),肺风草、薄荷、十八块草(《福建民间草》),江苏草(《中通报》5(1):27,1959),透骨草、一串钱(《民间常用草汇编》),四方公根、钱凿草、钱凿王(《陆川本草》),大叶草、野薄荷(《江西民间草》),马蹄筋骨草、破铜钱(《四川中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活血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性味】苦辛,凉。 ①《纲目拾遗》:味微甘,性微寒。 ②《岭南采录》:味涩,气香,性平。 ③《现代实用中》:苦,寒。 【功用主治-草的功效】清热,利尿,镇咳,消肿,解。 治黄疸,水肿,膀胱结石,疟疾,肺痈,咳嗽,吐血,淋浊,带下,风湿痹痛,小儿疳积,惊痫,痈肿,疮癣,湿疹。 ①《百草镜》:治跌打损伤,疟疾,产后惊风,肚痈,便,痔漏;擦鹅掌风;汁漱牙疼。 ②王安卿《采志》:发散头风风邪。 治脑漏,白浊热淋,玉茎肿痛,捣汁冲酒吃。 ③《纲目拾遗》:去风散。 煎汤洗一切疮疥。 ④《本草求原》:祛风湿,止骨痛。 浸酒舒筋活络,止跌打闪伤(痛),取汁调酒更效。 ⑤《植物名实图考》:治吐血、下血。 ⑥《植物图鉴》:可作强壮剂。 治慢性肺炎。 ⑦《现代实用中》:解热,镇咳,止渴,止血,利尿。 治小儿痫热,疳病,瘰疬;研汁点暴赤眼;以盐揉贴肿并风癣。 ⑧《安徽材》:治膀胱结石。 ⑨《民间常用草汇编》:鲜草捣汁外敷撑耳寒(腮腺炎)。 ⑩《陆川本草》:消肿止痛,破积。 治妇人小腹痛。 ⑾《贵阳民间草》:治红崩带下,肺结核。 ⑿《浙江民间草》:治高血压。 ⒀《四川中志》: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黄疸,肺痈。 【宜忌】《福建民间草》:凡阴疽诸,脾虚泄泻者,忌捣汁生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