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品手工碧螺春茶 | 产品类别 | 碧螺春 | | 保期 | 12个月以上(个月) | 等级 | 一级 | | 精度 | 98% | 生产厂家 | 逸乐茶 | | 外包装 | 无 | 内包装 | 无 | | 特产 | 是 | 储藏方法 | 避光冷藏 | | 生产日期 | 现生产现销售 | 售卖方式 | 散装 | | 原产地 | 浙江 |
碧螺春为江苏省历史名茶,1991年传入松阳,以形美、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机制碧螺春茶技术的,松阳名茶可以说是碧螺春的时代。1999年至2004年产达到高峰,多时达到全县茶叶总产的35%左右。与扁形名茶相比,碧螺春较先在松阳推行机械化加工,两者相差3~5年。在价格方面,从开始发展到现在早春碧螺春,每公斤能超过300元的不多,但扁形名茶却都在550~600元以上,两者的效益差距较大。自从实现了加工机械化后,碧螺春产逐年减少,而龙井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各种茶树品种都有其适制性。目前,全县的大部分福云六号、部分福云三号、早春的部分迎霜及鸠坑种还是以加工碧螺春为主。 碧螺春的品级与采制时间关系极大,可称一日数品。采制于清明前称“明前”,为上品;采制于谷雨前,称“雨前”,略逊于明前,但仍属佳品;谷雨后气温高,茶叶生长快,葺毛少,体形粗大,称之为“炒青”。难得遇到温暖的早春,采得春分之前的“分前”碧螺春,则尤为名贵,为数十年难得的珍品。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带去了东山西坞村和西山梅益村(包山坞)的“分前”碧螺春,与会者饮后,都赞不绝口;1971年周恩来与美国国务卿辛格签订“上海公报”时,送给辛格的礼物,也是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采制的人工极大,成本高,是真正的“功夫茶”。所用嫩芽是初展的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长1~1.5厘米,宽不能超过1厘米,每斤成茶平均要5~6万个头,从采、拣、制、炒,约需6~8个人工。嫩芽叶背后有茸毛,新鲜时不明显,制成后始显露,品越好茸毛越多,是为碧螺春的一大特。制作过程极繁,操作技术要求很高。从采摘到鲜叶拣剔,上锅后的高温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前后经过6道本工序,始成碧螺春,其间的火候强弱也是关键性的,往往上品嫩芽,因火功、炒制技术上的缺陷,便成下乘碧螺春。制成后的洞庭(山)碧螺春香气浓郁纯正,外形具有“纤细多毫,卷曲呈螺,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的特。 饮碧螺春,须杯中先注开水,后投茶叶,皆沉杯中不浮,然后茶叶徐徐展开,显芽叶本。若先将碧螺春入杯而后注水,则茶叶上的葺毛受冲击而浮起,使茶水混而味亦逊。品尝碧螺春颇有情趣。品茶时,采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放茶。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杯中葺毛翻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清香、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工艺品,。 碧螺春贮藏方法十分讲究。传统的贮藏方法是纸包茶叶,袋装块状石灰,茶、灰间隔置缸中,加盖密封吸湿贮藏。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亦有采用三层塑料保鲜袋包装,分层紧扎,隔绝空气,放在10℃以下冷藏箱或电箱内贮藏,久贮年余,其、香、味犹如新茶,鲜醇爽口。碧螺春不仅是名茶,亦可烹成“碧螺虾仁”等名菜,、香、味俱佳。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高温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四道工序。 碧螺春采制工艺特点是:采摘细嫩,拣剔严格,炒制精致。 (一)、采摘 1、采摘时间:清明前开始至谷雨结束。2、采摘标准:一芽一叶初展,一级鲜叶芽叶全长1.6~2.5厘米。3、掌握要求:总的原则是分批勤采。关键在于抓好头批茶的采摘,有部分茶树的芽叶达到标准要开采,并采清,采净,这是提高碧螺春的品,多产碧螺春的关键。头一、二次茶采摘得清以后茶树萌发的芽叶较匀,反对采单芽,它不仅影响产,而且制成的碧螺春味淡、形差、香低。 (二)、拣剔 1、拣剔标准:达到芽叶长短大小整齐,均匀一致。2、拣剔方法:采回鲜叶要“头头”过堂,剔除鱼叶老叶,“抢标”(秋冬气温还暖时,提早萌发的越冬芽)和其他杂。并将拣好芽叶薄摊在阴凉处,拣剔过程,也是一个轻萎凋过程,有利于香气形成。 (三)、炒制 碧螺春茶炒制,包括高温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四个工序。炒制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起锅即成”,全过程31-40分。 1、高温青 先抛后闷,双手或单手反复旋转抖炒,动作轻快,抛闷结合,透匀,青叶于锅心发白时投入,先抛以散发水分,挥发青臭气,略失光泽,手感柔软,稍有粘性,始发清香,失重约二成。后闷以加速抑制酶素,使汤清,叶底匀。抛得过长则不利透,易产生红茎,只闷不抛,有黄熟味。闷抛结合,后期以闷为主,则清香持久,叶底柔匀,泽嫩绿。 2、热揉成形 加温热揉,边揉边抖。碧螺春茶需保持小火,加温热揉。热揉因叶柔软,果胶粘性较大,易揉紧成条,缺点是容易闷黄,产生闷热气。故需边揉边解块,以散发叶内水分。先轻后重,用力匀均。先轻揉4-5分,如开始用力太重,茶汁会粘在锅壁上,结成锅巴,影响品,防碍操作,又易使芽尖断碎,以后要重揉6-8分,否则条索松,茸毛不显露。揉后洗锅,在揉捻时有茶汁流出,粘着锅壁,形成锅垢,故要将揉叶起锅,洗掉茶垢,以免产生焦火气。 3、搓团显毫 锅温要“低—高—低”。搓团初期火温要低,如温度过高则水分散失多,干燥快,条索松;中期茸毛初显时要提高温度,促使茸毛充分显露;后期要降温,否则毫毛被,泽泛黄。用力要“轻一重一轻”。开始水分尚多,用力过大易粘结成团块,故需轻搓;中期在揉叶韧性大时需要用力搓,以达到毫毛显露;后期随水分减少,果胶变性,可塑性降低,如用力过大,易断碎脱毫。 4、文火干燥 将搓团后的茶叶,用手微微翻动或轻团几次,达到有触手感时,即将茶叶均匀摊于洁净纸上,放在锅内再烘一下,即可起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