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图片 |
苗家三道茶(公统清明茶、透山香茶、红米籽红茶) 苗家三道茶出自贵州凯里苗族侗族自治州公山上,是贵州茶人张万明饮遍苗家待客茶,用数年时间,从茶形茶味、茶树品种及泥条件、制茶人的身份及技术等诸多方面,严格挑选定型而成。 苗家三道茶,依托公山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认定的亚洲保持完整的物种因库大资源,坚持有机标准,保持传统的手工制茶技艺。 苗家三道茶醇和、回甘、香溢、耐泡,其中公统清明茶在2007年进入中南海。苗家三道茶中的公统清明茶为办公、居家用茶,透山香茶为待客茶,红米籽红茶为养身茶。苗家三道茶从商标到包装盒、手提袋都享有国家利。 茶叶是文化产品,苗家三道茶蕴含着苗族的文化,它是贵州文化的底。 本款茶礼茶叶,来自贵州山。产地,无公害,而苗家三道茶也是贵州名茶。它“香醇”“浓郁”值得品尝! 。 三道茶中的透山香茶,香浓味纯,回甘长久,不是白茶胜似白茶 苗家三道茶是现年65岁的贵州茶人张万明深入公山深处,饮遍苗家待客茶,用数年时间,从茶形茶味,茶树品种及技术等诸多方面,挑选定型而成。苗家三道茶坚持有机标准,保持传统的手工制茶技艺。小茶园、小锅制,小规模,高品。苗家三道茶中的公统清明茶为办公会议、居家用茶,透山香条形茶为待客茶,红米籽红茶为养生茶。公统清明茶是2007年选入中南海的贵州绿茶,茶味醇和,回甘耐泡。透山香条形茶不是白茶胜似白茶,茶氨含高,鲜爽度高,香高回甘足,叶底清晰可见叶中绿纬线。红米籽红茶为功夫红茶,香高焦糖味足,耐冲泡。 |
| 山介绍 |
“公山腹地,翠茶绿披挂;七彩梯田哟,茶香飘满园;飞歌悠扬来,茶钱进箩筐。” 公山是苗族圣山,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认定的亚洲保持完整的物种因库。山县茶叶发展面积达10万亩,其中高标准无性系茶园6万亩,10家加工企获QS认,胜产苗家三道茶的望丰乡公统村茶场位于1400米的公山上,是国内低纬度、高海拔、漫射光的茶区,有机含高,富含硒、锌等微元素,硒含是一般茶叶的15倍。公山绿茶畅销16个省市和新加坡、韩国等国家。 贵州是我国的重要茶区。现有茶园3.3万公顷,具有天时、地利之势,茶叶品好。面对当前市场经济和茶叶产化的形势,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指引下,贵州茶叶发展?贵阳日报社张万明先生怀着“品贵州茶、盼产兴”的夙愿,先后深入贵州省40多个产茶县和茶场,并写出了“黔中茶事”近60篇稿件,以赤诚之心,宣传茶叶,为振兴贵州茶叶奔走呼号。 这些文章既有振兴贵州茶、茶叶产化等宏观内容,丰富多彩,文字简练,读后可本了解贵州茶叶面貌。这些文章将对宣传贵州茶叶、推动茶发展起一定作用…… 七十差五的贵州茶张万明十多年前,抱着“品贵州茶、盼产兴”的愿望,走遍贵州产茶的四十多个县、乡,写出《品贵州茶》一书。我国茶学家陈宗懋院士赞赏张万明盼产兴的精神,欣然为《品贵州茶》作序。张万明也为即将退休后的生活做了安排,饮茶说茶写茶醉倒茶园。这种平民化的艺术生活,经不住茶农盛情邀请的冲击。生活多有意外,从写茶到事茶是张万明意外,也是他晚年生活的后一搏。 苗茶行天下,香透大中华。 地道民族味,强劲风。 店长张万明推荐:点击阅读
|
好茶必须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这些,而没有掌握好泡茶技术,还是得不到好的效果。 泡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是茶叶用,第二是泡茶水温,第三是冲泡时间。
1.茶的用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叶用。每次茶叶用,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大小不小适当掌握。用茶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甚至更多。
用茶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少食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工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饮,茶叶用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较多。
茶叶有还同消费者店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宜少。
总之,泡茶用的,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4只茶杯,各等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2 .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以上说明,泡茶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未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茶而定。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 ℃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如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绿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开之后(水温达100℃),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3.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有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代,则难以泡出茶叶;而且因水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倒入少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次时,其可溶性物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3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便可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泡1分钟要倒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是从第二泡开始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的,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代,用茶少,冲泡时间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据研究,绿茶经冲泡后,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是茶叶中易溶于水的成分,冲泡的浸出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冲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冲泡的浸出率较低,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目前,国内外日益袋泡茶。袋泡茶既饮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的浸出,提高茶汤浓度。据比较,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高20%左右
| 物流/快递说明 |
本店承诺所有订单将在72小时内即时发货,请耐心等待。 | | 节假日另行通知 |
|
| 本店默认的快递公司为四通一达,外省地区大件均发物流,默认德邦物流,请拍前查询是否在快递或物流派送范围内。如有特殊要求,请联系客服! |
| 收到货3日内未开封过,并保货品全新无使用、不影响二次销售。 退换的来回邮费由买家承担!于商品本身的问题除外! |
|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