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叶常香 | 产品类别 | 安吉白茶 | | 卫生许可 | QS3307 1401 0869 | 产品标准号 | GB/T14456.1-2008 | | 净重 | 500(g) | 原料与配料 | 高山白茶种 | | 等级 | AA极 | 商品条形码 | 6951597000060 | | 保期 | 12(个月) | 生产日期 | 2010/03/02 | | 生产厂家 | 无义叶常香茶叶有限公司 | 外包装 | 礼盒 | | 内包装 | 礼盒/保鲜袋 | 储藏方法 | 放置阴凉干燥处 | | 原产地 | 浙江 | 特产 | 是 |
白茶包装 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该县有一种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为是白?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是它呈白的缘故。
【历史渊源】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其清雅芳名的出现,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宋代的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而白茶的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
关于白茶的历史究竟起于何时?茶学界有些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白茶起于北宋,其主要依据是白茶早出现在《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文中说建安七种茶树品种中名列的是"白叶茶")中;也有认为是始于明代或清代的,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是从茶叶制作方法上来加以区别茶类的,因白茶的生产过程只经过"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也有的学者认为,茶叶生产历史上早的茶叶不是绿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先民初发现茶叶的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是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家进行了认真严谨的考和研究,确认安吉白茶,与六大茶类中“白茶类”中的白毫银、白牡是不同的概念。白毫银、白牡指由绿多毫帝叶制作而成的白茶,白是由加工而成;而安吉白茶是由一种特殊的白叶茶品种中由白帝叶按绿茶的制法加工制作而成的名绿茶,玉是由品种而来。安吉白茶它既是茶树的品种,也是茶叶的名贵品名。 家们进一步得出结论,安吉白茶是是宋徽宗《大观茶论》中的白茶。福建福鼎的白毫银,起源于公元1796年,那么从这个时间上说安吉白茶比我国六大类茶叶中的白茶要早整整近七个世纪。
【采制】 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银白毫 ;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白牡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寿眉。
【制作工艺】 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特点】 白茶主要的特点是毫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理作用。中医理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茶视为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白牡、贡眉、寿眉等。尤其是白毫银,全是披满白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美者,令人喜爱。汤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分类】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分为芽茶(如白毫银)和叶茶(如白牡、新白茶、贡眉、寿眉)。
白茶主要品种有白牡、白毫银。白牡何以冠此高雅之芳名?白牡因其绿叶夹银白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而采自大白茶树的肥芽制成的白茶称为“白毫银”,因其白如银,外形似而得名,是白茶中名贵的品种。其香气清新,汤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而采自菜茶(福建茶区对一般灌木茶树之别称)品种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叶制成的白茶,称为“贡茶”和“眉茶”。贡茶的品于眉茶。
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