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倚绿奇葩 | 产品类别 | 安吉白茶 | | 卫生许可 | QS330514010883 | 产品标准号 | GB/T20354-2006 | | 净重 | 250(g) | 原料与配料 | 白茶鲜叶 | | 等级 | | 保期 | 12(个月) | | 生产日期 | 2012 04 04 | 生产厂家 | 安吉县群英茶场 | | 外包装 | 精美礼盒 | 内包装 | 密封铝箔纸 | | 储藏方法 | 干燥 低温 避光 | 原产地 | 浙江 | | 售卖方式 | 批发 零售 | 特产 | 是 | | 包装规格 | 半斤礼盒装、散装 |
900年前,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白茶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虽非人力所可致。”文中没有讲明白茶的产地,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形。2003年,经家考,宋徽宗所讲到的白茶是生长于浙江省安吉县的安吉白茶。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北部,这里山川隽秀,绿水长流,是我国的竹子之乡。1982年,人们偶然在安吉的一处山谷里发现了一株白茶古茶树,自此以后,安吉白茶日渐被人们所认识和开发。这里生长着安吉白茶和西湖龙井。两相对照,安吉白茶茶树的颜明显较浅。更加神奇的是,茶树茶芽颜会随着时令发生变化:清明前帝叶是灰白的;到了谷雨,嫩叶会逐渐转绿,直到全绿。安吉白茶的产茶期较短,一般只有一个月左右,这使得白茶更显娇贵。 茶本可分六大类: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安吉白茶虽名为白茶,却属于绿茶类。因为它是白叶茶按照绿茶的方法制作而成的。新叶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摊放,然后按照一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青。在这之后是整形理条,后烘干,安吉白茶全新出锅了。新的安吉白茶,冲泡以后,茎翠叶白,茶汤颜鹅黄,香气鲜爽馥郁。 与别的绿茶相比,安吉白茶的显著特点是氨含高,营养丰富。因此,安吉白茶不仅喝起来口感好,而且还有利于身体健康。近,白茶在女孩子中起来,还赢得了“美容茶”的雅号。 冲泡方法:安吉白茶、香、味、形具佳,在冲泡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使品饮都充分领略到安吉白茶形似凤羽,叶片玉白,茎脉翠绿,鲜爽甘醇的视觉和味觉的享受。 安吉白茶冲泡前的准备 1.茶叶选择:要选择一芽二叶初展,干茶翠绿鲜活略带金黄,香气清高鲜爽,外形细秀、匀整的安吉白茶。 2.泡茶用水:冲泡安吉白茶选用境内黄浦江源头水是佳选择。由于安吉白茶原料细嫩,叶张较薄,所以冲泡时水温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80-85℃为宜。 3.茶具:冲泡安吉白茶选用透明玻璃杯或透明玻璃盖碗。通过玻璃杯可以尽情地欣赏安吉白茶在水中千姿百态,品其味、闻其香,更能观其叶白脉翠的独特品格。除冲泡杯外,冲泡安吉白茶还需要备有:玻璃冲水壶,观水瓶、竹制的本茶盘,茶托、茶荷、茶匙、茶枝、茶巾和白瓷漂盘等器具。 安吉白茶的冲泡 1.备具:将安吉白茶冲泡时的用具逐一端到表演台上。 2.备水:将沸水倒在玻璃壶中备用。 3.观水:取黄浦江源头水,高冲于观水瓶中,再插入白茶鲜叶枝条,泉水清彻,枝条在水中漂浮,给人以动感。 4.赏鲜叶:安吉白茶鲜叶形似兰花,叶肉玉白,叶脉翠绿,鲜活欲出。 5.温杯:倒入少许开水于茶杯中,茶艺双手捧杯,转旋后将水倒于孟。 6.置茶:用茶匙取安吉白茶少许置放在茶荷中,然后向每个杯中投入3克左右白茶。 7.浸润泡:提举冲水壶将水沿杯壁冲入杯中,水约为杯子的四分,目的是浸润茶叶使其初步展开。 8.运茶遥香:左手托杯底,右手扶杯,将茶杯顺时方向轻轻转动,使茶叶进一步吸收水分,香气充分发挥,遥香约0.5分钟。 9.冲泡:冲泡时采用回旋注水法,可以欣赏到茶叶在杯中上下旋转,加水控制在约占杯子的三分之二为宜。冲泡后静放2分钟。 10.奉茶:用茶盘将刚沏好的安吉白茶奉送到来宾面前。 11.品茶:品饮安吉白茶先闻香,再观汤和杯中上下浮动玉白透明形似兰花的芽叶,然后小口品饮,茶味鲜爽,回味甘甜,口齿留香。 12.观叶底:安吉白茶与其他茶不同,除其滋味鲜醇、香气清雅外,叶张的透明和茎脉的翠绿是其独有的特征。观叶底可以看到冲泡后的茶叶在漂盘中的美姿态。 13.收具:客人品茶后离去,及时收具,并向来宾致意送别。 历史 安吉白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白茶为六大茶类。但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的茶树。 安吉白茶树为茶树的变种,极为稀有。春季发出帝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如此珍奇的茶树品种,孕育出品超群绝伦、卓而不群的安吉白茶,使我国的茶类百花园更为多姿多彩。 动植物的白化历来罕见并作灵物瑞兆看待。佛教中有白雀与白猿听经的故事,白蛇、白龟成为神话故事主角,今有发现也必然报道。对白茶的记载早的是北宋庆历(1041-1048年)年间:“白叶茶,芽叶如纸,民间大重,以为茶瑞。”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簿,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北宋皇帝在说了白茶可贵之后又说:“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自有这个记载一直到明代的350多年中,没有再发现过白茶。因此,安吉的白茶,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弥足珍奇。 安吉早于1930年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枝头所抽之嫩叶白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县志》),后不知所终。1982年,在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800米的高山上又发现一株百年以上白茶树,嫩叶纯白,仅主脉呈微绿,很少结籽。当时县林科所的技术人员刘益民、程雅谷等在4月4日剪取插穗繁育成功,至1996年已发展到1000亩,可以采制的只有200亩,年产干茶不足千斤。因其氨含高出一般茶一倍,为6.19%—6.92%,茶多酚10.7%,在1989年浙江省第二届斗茶会上以“玉凤”茶名获99分的高分,次年又获99.3分,1991年再获浙江省一类名茶奖。安吉白茶,1996年每500克售价1500-2200元,因数少,供不应求。 安吉地处天目山北麓,这里群山起伏,树竹交荫,云雾缭绕,雨充沛,土壤肥沃。安吉还有“竹乡”之称,植被覆盖率为60%,而茶竹之缘,值得品味。生产实践表明,大凡四周为竹林或邻近竹林的茶园所采制的茶叶,一般都含有板栗香或蕙兰香,且越靠近竹林的其蕙兰香越明显。也许正是竹乡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惊世骇俗的安吉白茶树和安吉白茶。 白茶等级 | 级 别 | 外 形30% | 10% 汤 | 25% 香 气 | 25% 滋味 | 10% 叶 底 | | 龙形 | 凤形 | | 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嫩绿显玉,匀整,无梗、朴、黄片 | 条直显芽,芽壮实匀整,嫩绿,鲜活泛金边,无梗、朴、黄片 | 嫩绿明亮 | 嫩香持久 | 鲜醇甘爽 | 叶白脉翠,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 | | 特级 | 扁平,光滑,挺直,嫩绿带玉,匀整,无梗、朴、黄片 | 条直有芽,匀整,嫩绿泛玉,无梗、朴、黄片 | 嫩黄明亮 | 嫩香持久 | 鲜醇 | 叶白脉翠,一芽一叶 | | 一级 | 扁平,尚光滑,尚挺直,嫩绿油润,尚匀整,略有梗、朴、黄片 | 条直有芽,较匀整,嫩绿润,略有梗、朴、片 | 尚嫩绿明亮 | 清 香 | 醇 厚 | 叶白脉绿,一芽二叶 | | 二级 | 尚扁平,尚光滑,嫩绿尚油润,尚匀,略有梗、朴、黄片 | 条直尚匀整,绿润,略有梗、朴、片 | 绿明亮 | 尚清高 | 尚醇厚 | 叶尚白脉翠,一芽二、三叶 |
白茶大致制作过程
再次提香 烘干两次
|